学位点名称:生物与医药
学位点代码:0860
学位点级别:硕士专业学位
设置时间:2020
学位点简介:
1. 发展历史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点是学校着眼于生物与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亟需大量高层次生物与医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由公共基础学院牵头,整合学校制药工程、生物学、药学、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力量建设的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点,于2020年成功获批,并于2021年开始招生。现有研究生13名。
2. 定位及研究方向
定位:立足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高度岗位胜任力的生物与医药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培养方案合理,课程、教材、教科研平台优良,具备良好师德、教学能力和承担重大生物医药科研与工程项目能力师资,拥有良好实践基地,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企业实践完整,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综合工程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生物与医药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点。
专业的研究方向为:(1)制药工程,(2)生物技术与工程,(3)生物医学技术。
3. 师资队伍
生物与医药硕士点师资39人,教授29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师资占89.7%,团队中有安徽省特支计划人才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安徽省级教学名师5名。
目前生物与医药硕士点已聘任校内研究生导师14人,实践基地研究生导师5人。
4. 教学科研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在遵循国家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和借鉴国内先进高校本专业方案的基础上,广泛征求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和同行专家的意见,经过学校充分的论证制定;课程体系逻辑严密,注重学生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专业基础与实践技能、科研方法与创新能力、学科进展与工程实践全方位培养,并根据专业特点和能力素质提升要求,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促进学生在素质能力、专业广度、深度提升;教学注重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全面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并设置了教学实践、工程实践、学术交流、研讨汇报,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综合工程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点的研究生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并在2022年取得巨大进展:生物与医药2022年获批省级特色学位点建设项目,生物与医药学科获批省级高峰培育学科。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师范基地,生物与医药学位点的联合培养单位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获批省级硕士后工作站。生物与医药的研究生课程《药用高分子材料》和《制药工艺与技术》获批省级教学案例库。1名教师获批首届省级研究生教学名师。
学位点积极建设科研平台,鼓励科学研究。学位点树立大平台共享意识,在积极推进学院自有教学科研平台新建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共享学校的大型仪器平台,和兄弟学院的平台实现共享互通互补,提升平台的利用率。依托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组织移植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癌症转化重点实验室、蚌埠医学院科研中心、蚌埠医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安徽省制药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加强实验室科研技术平台的建设与整合,进一步完善生物与医药学科所需实验设备。近3年学位点公共基础学院所属师资获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2项,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8项。发表包括science在内的高水平科研论文3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5. 特色与优势
建立了医理工融合,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师资力量强大,教科研平台优良,实践基地良好,企业实践完整,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综合工程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培养。
建设成果:
1. 人才培养方面
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招生5人,2022年招生8人。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实施产教研协同育人。
2. 科研研究方面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点学位点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进展。近3年获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2项,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8项。发表包括Science在内的高水平科研论文3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3. 社会服务方面
近年来,生物医药学位点扎根地方,与蚌埠市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与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相关合作研发,进行工艺项目研发16项,成果技术转化12项,为企业增加巨额的销售收入、利润和税收。实现科技服务对象——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的生化制药产品年度销售收入1.26亿元、2.59亿元和4.13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蚌埠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成长、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其他方面
根据工科办学特点,完善校内培养方案和实验实训场地建设,整合课程资源,创新设计系统实验。加强校地、校企联合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产业学院优势,围绕产业链铸造人才链,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合作育人、精准培养。以满足校企需求供给和实现双方互补为基础,初步搭建“产、学、研、创、训”一体化平台,有力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了大批社会满意人才。2022年度完成专利202010397742.8一种动物胰脏来源胰岛素原料药纯化装置及使用方法的相关技术转让,转让费用3.5万元,实现我校专利等知识产权转让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