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程部工作规划 (2015——2018年)
为进一步明确公共课程部未来的发展思路,推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学生管理、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学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四大职能付出积极的努力,公共课程部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今后四年的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蚌埠医学院“十二五”规划》。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发展;坚持教学中心,提高质量。开创公共课程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方针 (一)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加强信息公开,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加大职称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制药工程硕士点筹建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掘广大教师的工作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制药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以及公共课程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二)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发展 1、公共课程部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成立公共课程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公共课程部学术指导委员会,制订工作细则,分别对部内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2、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加快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步伐,推进理论研究应用于学生管理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催生一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 (三)坚持教学中心,提高质量 公共课程部要以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为目标,重点抓好制药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同时加快推进英语、计算机、化学、数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内涵发展,加强与其他高校和兄弟系部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三、工作目标 (一)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进一步完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深化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推出适合自身条件、具有医学院校优势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模式和管理架构。 积极推进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相关企业合作培养依托单位3—5家。积极进行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编写专业课综合实验教材。全面推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 。 (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实践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理论探索与管理实践。建立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设计制作“学业指导手册”,设立学生“助研”、“助教”岗位。 在导师团队的帮助下,因材施教,在提高课程学习效率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导师制”,培养一批有责任心,管理能力强的“教师辅导员”队伍。 (三)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师学术发展的整体水平,科研总量显著增长,更加突出质量提升,立项科研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的级别和数量实现新突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在2015年65.43%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高级职称比例在2015年22.22%的基础上逐年提高。使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采取“内引外联”的柔性引进策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特聘教授”。 (五)实验室建设 加快公共课程部实验室中心建设和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建设,积极统筹计算机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中心、数理实验室建设,加强硬件建设,加大实验教师在职培养力度,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杜绝安全事故。 (六)创新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 以文化引领发展,将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和教科研工作相结合,凝练具有公共课程部特色的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及表现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方略,将文化建设工作系统化、制度化,为公共课程部的科学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为学校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七)社会服务与合作 充分发挥公共课程部的学科优势,在教育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拓展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建立计算机培训中心、语言培训中心,积极寻求制药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产学研开发项目,积极创建食品药品第三方检测平台,为国家、社会和学生提供服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八)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公共课程部部务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民主管理力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高级职称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管理中的作用。成立公共课程部学术指导委员会和公共课程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继续加大职称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制药工程硕士点筹建小组的工作力度,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工作。 (九)党的建设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继续深入改革公共课程部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党员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创新党务活动方式,培育公共课程部文化特色。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进工作作风,做好群众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教师培养力度,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坚决贯彻人才强校战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深入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宣传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爱和责任教育学生。 2、拓宽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的在职培养力度,通过在职培养博士,国内、国外访问学者计划,各类短期专业培训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等学习通道,不断开拓教师眼界、丰富科研视野,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校校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3、围绕学科建设需要,尤其针对弱势学科发展需要,引进一批综合素质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强的业务骨干进入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同时,改善公共课程部内部管理环境,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 (二)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完善学科体系 1、成立公共课程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系部支持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行使教学指导及相关决策权力。具体负责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检查评估和结项工作,教学工作量审核,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竞赛的组织和落实,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等。 2、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 逐步完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推出适合自身条件、具有医学院校优势特色的制药工程课程模式和管理架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知识传授、素质培养与能力提高的有机融合。 建立符合社会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化学制药工程为主,生物制药工程、中药制药工程为辅。 3、加快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深入高校、政府机构、企业一线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准确界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安排理论、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注重课程教材遴选、专业教研室和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设计以及学生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以医学院校为依托,发挥办学优势,充分利用我国食品工业资源,加强校企社会联合办学力度,培养“懂医学、精检验、强防控”的卓越食品安全人才。 4、公共课程的学科建设。加快推进英语、计算机、化学、数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交流合作,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公共课程和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专业需求。 5、加强“以研促教”力度。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积极申报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大力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三)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科研成果再上台阶 进一步提高教师学术发展的整体水平,科研总量显著增长,更加突出质量提升。 1、成立公共课程部学术指导委员会,由公共课程部博士、教授、副教授组成工作小组。系部支持学术指导委员会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行使学术决策权力,具体负责指导公共课程部各学科的科研团队建设,指导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检查评估和结项工作,科研讲座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学术活动月实施等。 2、建立公共课程部学科带头人制度,成立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组建科研团队,提出团队的研究方向,细化研究目标,开展卓有成效的科研活动。 3、加强与兄弟院校和我校兄弟系部的沟通合作。召开博士、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各个层次的座谈会,就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合作意向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挖掘合作意向,开发科研潜能,实质性推进公共课程学科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公共课程学科申报课题的瓶颈。 4、建立系部科研管理制度,制定课题评估检查细则。学术评估不再单纯以数量指标为主导,逐步过渡到以质量指标为主导的学术评价体系,充分激发教师的学术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教授、副教授、博士及特聘教授在教学、科研和青年教师培养等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四)深入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根据我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化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奖、贷、困、补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会管理制度、寝室管理制度、评奖评优细则、各类指导教师职责、学生科研管理制度、指导教师遴选标准、考核和奖励机制等。 2、分析学生学习遇到的普遍问题,总结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和规律;通过广泛调研和长远谋划,规划就业去向和继续深造途径。设计制作“学业指导手册”,指导帮助新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少走弯路;指导老生明确就业方向,自觉加强专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良性状态。 3、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态。加强学生见习、实习及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排查安全隐患。 4、设立“助教”、“助研”岗位。遴选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课题研究,建立与之配套的申请——考核——奖励机制。在导师团队的帮助下,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案。 5、丰富学生班团活动,加强学生会骨干、团干、班干的培训和管理,鼓励学生在辅导员指导下自由设计和开展主题班团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学以致用。 6、建立“辅导员导师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责任心,管理能力强的教师辅导员队伍。聘任公共课程部管理干部和制药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士担任导师。 (五)积极推进“卓越制药工程师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合作促发展”的原则,依托制药工程专业,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观念创新是先导、行业参与是特色、培养方案是核心、专业建设是基础、实践环节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为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规律,制订培养计划,重新整合工程教育的知识能力体系,建立校企深入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企业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先期试点,逐渐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六)加快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大社会服务力度 1、加快公共课程部实验中心建设。依托制药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在《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下,通过实验中心管理平台建设、大型仪器管理平台建设和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合理统筹规划实验功能区域,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内涵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实验教学科研改革力度,满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师教学科研需求,辐射其它学科,成为实习、见习、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锐意创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走应用型发展道路,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2、建设蚌埠医学院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已在部分高校试行,呈逐步拓展趋势。公共课程部将做好迎接网考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自主学习中心的建成也必将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好的为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3、积极加强计算机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室、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数理实验室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建设,改善实验教学设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七)凝练特色,加强公共课程部文化内涵建设 1、树立文化建设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带动传递正能量,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效释放教职工潜能。 2、充分发挥公共课程部在文化建设中的学科优势,加快文化建设进程,推进人文学科特色发展,重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团结融洽、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开创公共课程部工作新局面。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行动,全员参与,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播撒文化种子,培养文化队伍,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4、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传递爱、友善、诚信和温暖,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5、成立人文中心。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素养 (八)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为公共课程部各项事业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1、认真学习《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培训,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保持领导班子合理年龄结构,优化领导班子知识专业经历结构。 2、加强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领悟和理解,深刻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敏感性。 3、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为方针,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在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4、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党务活动内容。活动不走过场,注重实效。继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以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公共课程部文化特色,凝练文化宣讲口号。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着力加强党支部建设,坚持和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实行党务公开。 6、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持民主公开,注重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原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统筹兼顾干部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将党性、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后备干部德才水平的重要标准,充实干部队伍储备库。 7、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等工作。加强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科竞赛和社团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和干预机制。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促进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清政为民,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9、做好群众工作。深入研究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维护教职工正当权益,妥善化解各类矛盾。 公共课程部党总支 公共课程部 2015年3月2日
|